(资料图)
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,近年来,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。但四川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繁重,重点修复区域大多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,生态修复进展缓慢。
为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,加快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5月18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实施《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,包括总体要求、重点领域、参与机制、支持政策、保障措施。
社会资本如何参与生态保护修复??5月30日,省政府新闻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进行解读,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邓斌介绍,《实施意见》主要内容可总结为四个“坚持”。
一是坚持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。要求政府发挥规划管控、政策扶持、监管服务、风险防范等作用,推动建立“谁修复、谁受益”的生态修复市场化机制。例如,在总体要求中提出“逐步形成政府主导、多方参与、政策支持的生态保护修复新格局”。在参与机制中明确“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的生态保护修复”“对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,可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”。
二是坚持问题导向、精准施策。针对我省典型生态系统,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区域和工程类型,例如,在国家重点生态地区主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,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安宁河流域、地震灾区等区域重点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等。围绕投资主体关注的生态保护修复财政支持、融资渠道、用地保障、权益收益等问题,针对性地提出了规划支持、产权激励、指标使用、资源利用、财政支持、金融支持、用地支持等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。
三是坚持公开公正、保障权益。营造社会资本公开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,实现社会资本进得去、退得出、有收益。在规范参与内容、参与方式基础上,进一步明确“统筹编制年度项目计划清单”“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和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方案”“公开竞争引入生态保护修复主体”“有序开展项目实施”“规范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产品市场化交易”等参与程序,分别细化编制内容、审批程序、管理层级,确保全流程公开透明,有效保障社会资本权益。
四是坚持协调推进、改革创新。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推进各类生态保护修复项目,指导地方政府建立统筹协调机制;提出典型项目奖补、造林补助、产业发展用地支持等激励政策;鼓励地方政府与政策性银行联合建立试点示范资金奖补机制,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,拓宽投融资渠道;统筹兼顾公益性和收益性包装项目,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。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3 非洲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8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